我國早在60 年代就開始進行血液分析儀的研制工作,1965年上海生產了我國的第一代血球計數儀,到70年代,國產血液分析儀的研制、生產及應用均有較快發展。70年代北京也有簡單的模仿國外品牌的血球計數儀生產,如上海XF503型、北京仿COULTERZF型、南京XF-1型、濟南DXJ-l型等一些廠家早期生產的血球計數儀。這些儀器只能計數紅細胞和白細胞。h30,隨著改革開放,國內一些廠家與國外合作生產了第二代的血液細胞分析儀,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ERMApC-603 和pC-604 型,該儀器操作簡便,稀釋劑開放。儀器的主要參數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三個參數,而pC-604型在主機的上方增加了特別的計算器,因此可以得到MCV、MCH、MCHC、HCT,並能夠打印結果,此外還有專用於血小板計數的pC-601 型血小板計數儀。
此後,由於各種國外血液計數器,通過自動稀釋進入中國市場,極大地影響了國內血液計數儀器的地位,同時,由於缺乏技術和資金,中國生產的血液計數沒有進一步發展。開發、開發、設計和生產血液分析儀的能力一直在下降,人員已經流失並處於停滯狀態。近兩三年來,國內的某些高新技術行業投資生產第三代,也就是具有18項參數含白細胞三分類功能的血細胞分析儀。目前,中國有30多家血液分析儀制造商。
目前我國血液分析儀越來越普遍的應用於各級人民醫院的常規管理工作中,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結果分析都是一個准確無誤的。目前在血細胞形態學方面,無論是五分類還是更多的分類,仍然不能根本解決血液細胞形態學的問題,不能完全以儀器分類結果徹底取代人工分類。經過本文幾年來的操作使用和實驗總結認為,儀器上一些固有的產生誤差的因素還沒有徹底解決,某些影響儀器、計數准確性的個別因素還存在,或某些儀器具有設計上的缺陷和應用上的局限性,所以,無論是細胞計數還是多種參數的分析結果都會有問題出現。不要總是相信儀器,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樣本和結果,分析判斷這個結果,檢驗人員要深入了解儀器的性能、質量控制、局限性和常見故障,特別是三組直方圖和五類散點圖,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切都有待於通過人們在熟練掌握儀器的性能和不斷提高的自己的知識水平上,通過紮實的的顯微鏡下對血細胞形態學認知的基本功來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